挺进,向亘古荒原开战
发布时间:2023-12-11 09:46:34 人气:441
今年已经91岁高龄的老党员王在邦,曾经作为一名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参加了1949年的开国大典阅兵式。仅仅一年后,他毅然跨过鸭绿江,赴朝作战,为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安全奉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而在1958年,王在邦又带着他的妻子,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,来到位于黑龙江边陲的小城密山,投身于北大荒的开发事业。
值得注意的是,像王在邦这样的复转官兵,当年有数万之多,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,齐聚北大荒,吹响了开发这片处女地的“集结号”。这十万名官兵,扛着红旗,挑着行李,无畏地穿越山林,勇越沼泽,直插北大荒的腹地。
时间回溯到1954年6月,王震将军亲赴黑龙江省汤原县,慰问正在施工的铁道兵战士。当看到官兵们垦荒收获的粮食、蔬菜后,王震将军产生了把大批复转军人留在黑龙江“办农场,为国家多产粮食”的想法。
王震将军立即找到当时的铁道兵副师长余友清,第二天他们就背起小包,带着警卫员踏上了调查之旅。他们在蒿草丛生、野狼出没、沼泽遍布的北大荒腹地长途跋涉,有时风餐露宿,只为寻找适合开垦的土地。
1955年1月,铁道兵部队的第一个农场——八五〇农场正式成立。这标志着复转官兵开始在北大荒扎根,开启农业现代化的新篇章。
在短短两年时间里,铁道兵多个师的复转官兵1.7万多人挥师北上,先后创建了八五二、八五三、八五四等12个以八字头命名的农场。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,投身于北大荒的开发事业。
曾参加过西南剿匪、抗美援朝的李胜清,1958年来到八五〇农场。他刚站稳脚跟后,便开始动员在河南老家的亲人来到北大荒。1959年初,李胜清成功说服了家人来到北大荒。如今,李胜清一家在北大荒已有4代人,他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农业生产一线工作。这种家族式的传承,为北大荒的开发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希望。
八五〇农场的建立为复转官兵开发北大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随后,一批又一批官兵毅然向荒原发起集团式进军。1958年,北大荒迎来了开发的高潮。当年有整整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,为这片广袤的土地注入无尽的活力和希望。
上一篇:没有硝烟的敌后“漫画战”
下一篇:简陋木臼,筹粮舂米为前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