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培训基地:新时代党性教育的“红色熔炉”——在历史现场淬炼政治品格
发布时间:2025-04-07 09:24:35 人气:37
太行山东麓,滹沱河畔,西柏坡村的一排土坯房内,整齐陈列着中央军委作战室的三张木桌。西柏坡培训基地在此开设“三张桌子的战略课”,参训的学员们通过模拟三大战役电报指挥,亲身体验“世界上最小指挥部”的决策智慧。这种将历史场景转化为教育资源的实践,正是新时代党性教育“红色熔炉”的生动写照。
一、历史场景:淬炼初心的“高温炉膛”
在毛泽东旧居的磨盘旁,学员通过“磨盘决策”情景课,还原1948年毛泽东一边推磨一边听取土改汇报的场景(据西柏坡纪念馆口述史料)。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内,斑驳的条凳、手写标语与多媒体投影交织,学员对照“两个务必”原文撰写党性分析报告。
二、实践熔铸:锻造能力的“精炼工序”
基地创新构建“四维锻造法”:在 历史维度 重走“赶考”路线,在 理论维度 研讨《甲申三百年祭》当代价值,在实践维度设计乡村振兴政策沙盘。
三、熔炉经验的“价值输出”
“红色熔炉”的实践模式,通过将历史资源转化为教育动能,为新时代干部教育提供了创新范式。西柏坡培训基地以沉浸式课程重构历史现场,引导学员在“情景还原—理论剖析—实践应用”的闭环中深化认知。通过“土改纠偏模拟”“支前动员沙盘推演”等特色课程,学员们不仅能感悟革命年代的群众工作方法,更能将其转化为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实际能力。这种“历史照进现实”的教育设计,既传承了红色基因,又为学员在新时代提升履职本领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实践路径。
结语
这座没有烟囱的“熔炉”,用历史之火熔解形式主义,以实践之锤锻造实干本领,让“两个务必”的精神钢水注入新时代干部血脉。正如参训学员留言簿上的一句话:“在这里,历史不是书本里的铅字,而是灵魂淬火的火花。”
上一篇:在滹沱河滩读懂赶考: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行走党课
下一篇:西柏坡培训基地:将“两个务必”淬炼为从严治党的实践密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