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西柏坡到新时代:赶考精神的传承与创新——西柏坡培训基地的使命与探索
发布时间:2025-04-02 09:59:33 人气:24
1949年3月23日,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时,提出“进京赶考”的历史命题。70余年过去,这场“考试”从未结束,只是考题随时代变迁而更新。如今,作为红色教育核心阵地的西柏坡培训基地,正以沉浸式教学和创新性实践,让“赶考精神”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。
一、西柏坡:赶考精神的发源地
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(现存西柏坡纪念馆),三张八仙桌、两张行军床、一部电话机的陈设,凝固着“世界上最小指挥部”的传奇。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,这里发出408封电报指挥三大战役,平均每天处理4.3万字军情。毛泽东在此告诫全党:“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、谨慎、不骄、不躁的作风,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。”这两个“务必”,构成了“赶考精神”的核心内涵。
二、培训基地:穿越时空的精神课堂
西柏坡培训基地通过“场景还原+深度解读”的创新模式,让历史照进现实。学员在毛泽东旧居的磨盘旁,聆听“磨盘上布阵”的决策故事;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,重读《甲申三百年祭》的警示批注。
三、新时代答卷:从“两个务必”到“三个务必”
党的二十大提出“务必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务必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,务必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”的新要求。培训基地通过理论深化与实践转化相结合的教学设计,引导学员在乡村振兴、社会治理等现实课题中践行初心使命。课程体系特别注重将历史智慧与现代治理相结合,通过案例研讨和情景模拟,培养党员干部在复杂环境下保持战略定力、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,让红色传统在实践中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结语:永不停歇的赶考路
在西柏坡这片精神高地,历史与现实的交响始终激荡着奋进的力量。从指挥三大战役的军事智慧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,从土坯房里的煤油灯到现代化治理体系,变的是时代课题,不变的是"人民至上"的价值坚守。
上一篇:重走赶考路: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触摸初心的温度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