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西柏坡党史教育基地!

解码“两个务必”的治理基因:干部培训何以赋能中国式现代化

发布时间:2025-03-24 08:44:34 人气:29

我党的历史,是一部不断自我革命与治理范式迭代的历史。西柏坡时期提出的“两个务必”,既是革命胜利前夕的政治警醒,更是深植于中国政治基因中的治理哲学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中,这一精神遗产正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,而干部培训作为政治精英再生产的关键机制,其使命已超越知识传递的表层功能,直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命题。

210305085611612705.jpg

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

一、治理基因的双螺旋结构:解构“两个务必”的政治哲学

“两个务必”的本质,是执政党对权力运行规律的深刻认知。其中,“谦虚谨慎”指向权力主体的精神品格,要求执政者始终保持对“权力来源”与“权力边界”的清醒认知,这构成了治理合法性的伦理基础;“艰苦奋斗”则强调权力实践的行动准则,在物质与精神、守成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中确立发展理性。二者形成的双螺旋结构,恰如DNA链般嵌入中国政治体系的深层逻辑:前者确保权力不异化为压迫性力量,后者驱动治理系统永葆进化活力。这种基因特质,使中国式现代化避免了西方“技术理性至上”的治理陷阱,构建起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相统一的治理范式。

二、现代化的中国之问:治理基因的当代激活

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,在于其既要突破“后发国家转型困境”,又要破解“超大规模治理难题”。当技术变革速度超越制度调适能力,当多元利益诉求冲击传统治理结构,“两个务必”的治理基因展现出特殊价值:

“谦虚谨慎”解构治理傲慢:在算法赋能决策的时代,警惕技术精英主义对群众路线的消解,防止“数据决策”异化为新的官僚主义。

“艰苦奋斗”抵御发展异化:在物质丰裕中保持精神追求,在效率优先中平衡公平正义,避免现代化沦为资本逻辑的单向度演进。

这种基因激活不是简单的历史回归,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,将革命年代的精神遗产升维为现代治理的元规则。它要求干部培训从“知识灌输”转向“思维革命”,培养既能驾驭复杂治理工具,又不迷失价值坐标的“新型治理者”。

三、西柏坡干部培训的范式革命:基因编码与能力重构

传统干部培训往往陷入“历史教育”与“现实需求”的断裂困境。赋能中国式现代化,需构建“基因—能力”转化新范式:

价值操作系统升级:将“两个务必”转化为可操作的治理原则。例如,“谦虚谨慎”具象化为“政策制定的负外部性评估机制”,“艰苦奋斗”落地为“创新容错与底线坚守的平衡框架”。

认知界面重构:开发“历史—现实”双向镜鉴教学法。通过还原西柏坡时期“进京赶考”的决策场景,引导干部在数字化转型、全球化博弈等现代“考场”中,体认治理基因的恒常价值。

能力生成模式创新:建立“压力—反思—进化”的闭环培养体系。利用情境模拟、逆向推演等工具,锻造干部在不确定环境中的战略定力与创新魄力,使“赶考精神”转化为破解“卡脖子”难题的实践智慧。

四、超越工具理性:构建中国式治理话语

当西方治理理论陷入“制度决定论”的窠臼时,中国通过激活“两个务必”的治理基因,正在开创一条新的道路。这条道路的独特性在于:将政党的精神传统转化为国家治理的底层逻辑,使价值传承与技术创新形成共生关系。干部培训在此过程中扮演着“基因解码器”与“能力转换器”的双重角色,其终极目标不是培养技术官僚,而是塑造具有历史自觉、价值定力与创新胆识的“新时代赶考人”。

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推进,终将证明:真正可持续的治理现代化,不在于制度的精巧模仿,而在于文明基因的创造性传承。当“两个务必”的精神密码被完整破译并注入治理体系,干部培训便完成了从“人力再生产”到“治理范式创新”的历史跨越。这场静默的基因革命,或许正是解码中国治理奇迹的关键密钥。



上一篇:西柏坡培训的“年轻化”探索:90后干部眼中的红色课堂
下一篇:传承西柏坡精神:干部培训的历史基因与新时代使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