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西柏坡党史教育基地!

西柏坡干部培训:传承红色基因,赋能基层党建创新

发布时间:2025-03-27 10:03:27 人气:17

在太行山东麓的苍翠群山中,坐落着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精神丰碑——西柏坡。这里不仅是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的“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”,更孕育着中国共产党人“赶考”精神的火种。如今,依托这片红色沃土开展的西柏坡干部培训,正以其独特的历史纵深与实践智慧,为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注入创新动力。

一、历史回响:西柏坡精神的时代解码

1948年,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进驻西柏坡,在这片贫瘠的山坳里,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三大战役的战略指挥,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。彼时,毛泽东在低矮的土坯房中写下“两个务必”的警句,周恩来在煤油灯下批阅战报的身影,朱德与村民同饮一井水的场景,无不凝结成“谦虚谨慎、艰苦奋斗”的西柏坡精神内核。

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是,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,中央军委的电报房因暴雨停电,通讯员摸黑徒步穿越泥泞山路传递战报,最终保障了战役指令的及时送达。这种“使命必达”的担当,恰是今日基层干部破解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的精神参照。

微信图片_20240618145519.jpg

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现场教学

二、山水育人:红色风景中的实践课堂

西柏坡的山水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,更是党建教育的天然教材。柏坡湖碧波荡漾,倒映着中央旧址的青砖灰瓦;防空洞遗址蜿蜒于山体之中,诉说着当年“一边备战、一边建设”的智慧;五月槐花香飘满坡,恰如革命先辈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”的清廉之风。

在培训中,学员们常驻足于毛泽东旧居前的石碾旁。1949年春,毛泽东曾指着石碾对警卫员说:“革命胜利了,这东西也不能丢,它是联系群众的纽带。”如今,这方石碾成为“沉浸式党课”的教具——学员们亲手推动石碾,在玉米粒的簌簌声中,思考如何让政策制定更“接地气”。这种将自然景观与红色叙事融合的教学设计,使得党建教育从理论灌输转向情感共鸣,为基层工作创新提供了“源头活水”。

三、创新赋能:从历史经验到基层实践

西柏坡时期的党建工作堪称典范:通过“土改整党”运动,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动员群众的堡垒;用“开门整风”破除官僚主义,实现党群关系的血肉相连。这些经验在当代基层治理中依然闪耀着智慧之光。

结语:永葆“赶考”初心,书写党建新篇

站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广场上远眺,绵延的太行山宛如一部展开的红色长卷。这里的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,都在诉说着共产党人“进京赶考”前的清醒与坚定。新时代的基层党建,同样需要以“永远在路上”的姿态应对挑战。通过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的培训,党员干部不仅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,更能在山水人文的交融中激活创新思维——让红色基因转化为治理效能,使西柏坡的“赶考”精神,在千千万万个基层阵地绽放新的时代光芒。



上一篇:传承西柏坡精神:干部培训的历史基因与新时代使命
下一篇:滹沱河畔赶考路:西柏坡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